“奥运会是什么”系列组稿之十二:中国与奥林匹克

2012-08-08 20:38 新华网
中国在线

“奥运会是什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奥运会!”

在中国参加现代奥运会的历史上,我们经历了从不知、旁观、了解、向往、参与、拼争、获胜,到举办、到再认识的螺旋上升过程。这一过程紧紧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卓绝的奋斗;伴随着中华文明和世界多样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展示和传播着中国的大国风采和价值观。从奥运会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国无论从参与形式到精神内涵,都作出了并且还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以51枚金牌登上了世界竞技体育荣誉的高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在比赛中跟腱断裂的刘翔用单腿蹦向终点,用和金牌无关的方式演绎了感人的奥林匹克精神。

见证了刘翔单腿跳向终点的“伦敦碗”上空,高悬着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奥运会上,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时光回溯到1907年,坚信“强国必先强身”的天津私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前身)校长张伯苓,在一篇名为《雅典的奥运会》的演说中,提出中国人应该尽早参加奥运会。

25年后,张伯苓的愿望实现了。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迎来了由6人组成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中国唯一的奥运选手刘长春,在男子100米和200米短跑中虽竭尽全力,但终因旅途劳顿和训练不足名落孙山。

国际奥委会当时的解说词令人动容:四万万五千万人只派了一个选手,但毕竟中国人的脚步踏到了奥运赛场上!2001年,第二次申办奥运会的北京代表团,在陈述词中说道:“中国人民热爱奥林匹克运动,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时就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新中国的五星红旗首次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升起。此后,由于国际奥委会制造“两个中国”,中国与其断绝关系,直到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225名选手组成的中国代表团重返夏季奥运赛场,并取得15金8银9铜的优异成绩,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奥运历史金牌“零”的突破。

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中国体育成了奥运会的新生势力。此前的1980年,中国已经派运动员参加了冬季奥运会。另外,在1984年残疾人奥运会上,也有了中国运动员参赛的身影。2014年,中国的南京还将举办第二届青年奥运会。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中国首都北京隆重开幕。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盛大开幕式,诠释了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公正、参与以及梦想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还在全国两亿多青少年中进行了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普及活动。至此,中国人在奥运舞台上展示的已经不仅仅是优异的运动成绩,更是与奥林匹克精神和宗旨高度契合的中国价值观。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那场盛事落幕近一年后回首,罗格说,感谢北京奥运会,它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了解世界。

编后按:以上我们用十二个章节简要介绍了“奥运会是什么”,希望有助于读者比较全面、提纲挈领地了解奥运会的全貌和精神追求,以避免碎片化、片段化的理解。我们知道,现代社会还无法完全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但正是因为现实世界的不足,才使得奥林匹克思想体系更加弥足珍贵。相信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体育和全球体育健儿能向世界展示更加接近于奥林匹克格言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更干净、更人性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