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8月22日,2012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举行。此次“阳光体育节”举办前夕,中国体育代表团刚刚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排名第二的骄人成绩。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水平仍然严重滞后。不少业内人士已有共识,要扭转中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水平落后的局面,也许应该从改变中国社会的体育观念入手。
“过去的健身概念和简单的输赢结果,已经不能表达我们对于体育的完整认知。现代体育更是一种教育,对人类社会的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在2012年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论坛发言中表示。
然而,中国社会尚未能完全认识到体育对青少年全面成长的重要作用,“社会文化对当今学校体育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是赞扬一个人为了事业的成功去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另外,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是可以分阶段的,孩子在考上好的大学之前,可以先不要体育锻炼,也可以先不要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其实,等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体育锻炼,可能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也不可能去补体育锻炼。”
近些年来,随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公布出来,中国青少年体质下滑的现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参加论坛的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陈旭也带来了一个让人担忧的统计数字,“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近两年针对学习成绩优异的考生,在复试阶段加入了体质测试:考生自愿报名,如果测试结果达到85分以上的优良标准,可以在总考分中加10分,如果达到75分以上的良好标准,可以加5分。”陈旭介绍,“但在过去的两年里,体质测试结果达到优良的考生是非常少的。两年里,体质测试达到90分以上优秀标准的只有1个人;优良率(85分以上)只有13.3%(2012年数据),不及格率却达到49.2%,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学生体质测试不及格。这个数据可以反映出我们学生的体质状况。”
为了改变中国青少年体质连年下滑的情况,国家相关部门从2007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措施,如开展“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和“亿万学生冬季长跑”等活动。王登峰介绍说,教育部近期将会同其他相关部委,出台一份加强学校体育的文件,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从今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育健康测查,并将体育健康测查的结果向社会公布,“直接公布学生的肺活量是多少,100米和1500米的跑步成绩是多少等。希望以此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和加强对学校体育活动的支持。”
虽然随着一系列推进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措施出台,中国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要真正扭转事态发展,可能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中国社会的体育观念。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赛场争金夺银,但很多获得奖牌的项目,实际上距离中国老百姓仍十分遥远,“面向人人的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关系”,王登峰表示,但在目前的中国,二者的关系还未能关联起来。
“对青少年而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一种竞赛,更是一种教化,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感悟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这不仅能帮助他们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更能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高素质的社会成员。”李宁认为,这是体育对青少年成长的真正价值所在。
王登峰表示,如果体育的教育价值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其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的评价体系中,无论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还是对学校和校长的工作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所占的权重都明显偏低。所以,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足,校长抓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不足,全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中应该包括体育锻炼的观念也没有形成共识”。
以体育为生活方式的社会风气能否形成,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谢军回忆说:“我为什么走上下棋这条路,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北京街头巷尾有很多棋摊,我跟着家长看棋,很自然就学会了下棋,而后才渐渐展现出下棋方面的才华。”
对于学生体质的下降,首先被问责的往往是学校,但在陈旭看来,“学校有责任,但这个责任并不完全在学校身上,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如果整个社会形成了体育锻炼的风气,青少年作为家庭的一员,自然也会受到感染。”
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的成绩令世界瞩目,中国作为一个奥运金牌大国,能否真正让奥运金牌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上?现阶段的中国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尤其需要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激励一代人”不仅是伦敦奥运会的呼唤,更是中国进一步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呼唤。
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 慈鑫) 编辑:宁波